近期有学生向我反馈:老师,我帮室友带早餐,室友不给钱,可以悄悄暗示吗?他丝毫没有转钱的意识,虽然不贵,但是心里很别扭!
室友带早餐这个事,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很多寝室总有一位好汉充当“寝室外卖员”,以一己之力解决室友的用餐问题,但可能却要默默忍受“一回带回回带”和“收钱不好开口”的尴尬。所以究竟是带还是不带?需梳理好以下三点。
一、善良篇——你的“大冤种”室友绝不廉价
老师,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我因为起得早,室友每天都让我带早餐,拒绝吧,伤室友之情,不拒绝吧,我就成了义务外卖员,从此我成了“老好人“,买早餐找我,拿快递找我,啥事都找我!
甚至部分同学中还存在着道德绑架行为,不断消磨着室友的热情与耐心。有的同学习惯了一个人的帮助,那么他会把室友的付出当做是室友的一种义务,当做理所应当。当室友突然有一天不愿意带的时候,那么就会指责好心室友“不乐于助人”进行道德绑架。从经济学角度说,这可以归纳为人际交往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当某人的物资欲望极其容易在室友身上得到满足且没有任何成本的时候,那么就会提高自己的心理阈值,进而觉得这样的好心室友很廉价。
正如爱默生名言:你的善良必须有一点锋芒,不然等于零。
善良是美德,但善良的人绝不是廉价的,室友帮你带早餐是“情分”,但绝不是本分,善良很“贵”,请不要随意“消费”。
二、诚信篇——待我长发及腰,客官还钱可好?
室友帮忙带早餐却不还钱,有的可能是因为忘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直接提醒,不必为了纠结如何提醒还钱陷入持久的精神内耗之中,但如果是故意不还,则还涉及诚信问题,这种情况可以向辅导员老师反馈,如果屡教不改下次请拒绝带早餐,因为你的善举是在助长他的侥幸心理,放纵其不诚信行为。
室友关系维护需要基本的品格——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校园生活中总有求同学和室友帮忙的时候,不可能独自存于真空中,为了占小便宜而丢失了一片群众基础,岂不是因小失大?
三、助人篇——“硬核”室友更需“硬核”原则
人际交往一定是有底线和原则的,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平等相待、诚实守信、宽容谦让、互利互惠。同学之间或室友之间都应该在这个原则范围内“自由活动”,注意是“互惠”,“互”字说明人际交往是双向行为,不是单向的。
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互惠互利就是传承千年的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
室友帮助我们一次,我们也想办法帮助他们。“受人滴水之恩,当于涌泉相报”,如果有能力,我们回报给帮助过我们的人要超过他的付出,会赢得对方更高的敬意与信任。最忌讳的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只会算计个人的蝇头小利,处处钻营,就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只为索取而来,没有得到就走。其行为必会失去众人的信任,而让自己同学及寝室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来看下以下高情商对话:
情景1
A:小明,你帮我带一下早餐好吗?
小明:好的
A:多少钱?
小明:8元
1分钟后,小明的支付宝提示:支付宝到账9元
情景2:
A:小明,今天帮我带一下早餐好吗?
小明:好的!
某天小明在奶茶店,call小明:
小明,我正在奶茶店,你喝什么口味的?顺便带给你!
室友总让你带早餐,该怎么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们是处于平等关系且遵循人际交往的底线和原则,当然可以带,毕竟只是举手之劳,但如果对方不知感恩或不守诚信,下次应直接拒接。
同寝室同学有缘来自五湖四海,实属不易,请善待身边那一个“老好人”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