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高校心理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在自然体验中强心健心育心
原创 福建农林大学 沈明龙 肖红新 陈钤雯 陈珊2024-11-18
字号:AAA
福建农林大学以自然体验特色心理育人方法助力学生成长。

福建农林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在植物保护、林学、园艺学等方向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显著育人成效,为农林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丰厚土壤。自2005年福建农林大学第一届“5·25”心理健康月开幕以来,立足于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育人方法,发挥专业优势培育了“五种品格”花园、“一方心田”、“静待花开,植愈心灵”等一系列农林特色心理育人活动品牌。

   一、特色心理育人:“自然体验营”主题团辅

“自然体验营”传承福建农林大学特色心理育人做法并创新将农林院校专业特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相结合,推出以自然疗愈为核心的“自然体验营”主题户外体验式团体辅导(自然疗愈2.0版),旨在通过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和谐平等、开放互助的环境,舒缓学生情绪,提升其心理韧性、集体意识,增强生命意义感,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在团体中感受朋辈支持、教师陪伴、集体温暖。以自然疗愈学生心灵为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团体辅导方案围绕自然疗愈、森林康养、园艺疗法、芳香疗法、宠物疗法等心理健康领域的特色做法进行设计,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贯穿于活动教育、陪伴中,长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然、心理干预,提供全面、全新的教育、生活体验。活动已累计吸引700余名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各学院的学生“营员”参与到自然体验中,深受学生喜爱。

植物观察

 二、工作理念:以“三不两直一法”打造自然体验营助力学生成长

在以往的心理健康特色做法中,活动主要要素为学生和自然元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体验营(自然疗愈2.0版)创新将心理健康教师这一角色融入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微型生态系统。并总结提出“三不两直一法”特色工作理念助力学生成长。

微型生态系统

“三不两直一法”其中“三不”指的是让活动内容“不简单”,让学生“不孤单”,让学生“不落单”三不原则,“两直”指的是教师参与下的直接观察、直接反馈。“一法”则是自然疗愈法。

“三不两直一法”

让内容“不简单”,丰富自然教育体验。以自然疗愈为核心,以五感理论(刺激个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使个体得到身心放松,从而达到疗愈的目的)为基础,开展园艺疗法、森林康养、芳香疗法等心理健康领域的特色做法,结合劳育、美育等综合素质提升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社交压力和人际关系焦虑,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社交技能和社会责任感,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重新认识生命、感悟生命。通过森林漫步、观鸟等方式,促进与自然的更深层连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和意义

让学生“不孤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教师更像是一个权威者,几乎掌握着全部的话语权,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一方,被动地对知识进行接收与应答。在生态体验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打破教学模式的限制,从讲台上走下来,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去。在生态体验模式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本真,以及心理真实状态的一种呈现,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转化为两个生命群落之间相互依存、同呼吸同命运的共同体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协调、协作、赋能、共同成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让学生“不落单”,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在活动前通过学生心理档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困扰和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观察学生,在适时中寄予学生鼓励,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尊重、理解、肯定、赞赏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同一个生态体验场中,共同体验场域里流淌的自然之美、人际之爱与心灵的撼动,在探索自然和相互交流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由此,知识的单向输出就转变成了一种认知层面的相互理解、人格层面的相互欣赏和精神层面的相互共鸣。

“两直”指的是直接观察和直接反馈。教师作为陪伴着直接参与到活动当中,对学生表现进行观察并予以合理反馈。“直接观察”是指在活动中心理教师作为陪伴者对学生生理、心理进行直接观察,包括学生对活动内容、人际关系、集体任务的感受、情绪表现身心发展变化等,及时获取第一手学生资料,作为教师实施心理干预的基础。“直接反馈”是指在活动中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观察到学生予以合理反馈,如对活动中表现气馁的学生予以鼓励、对情绪低落同学予以情感支持、对表现良好者予以认可。通过强化、负强化等方法塑造学生开展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从而获得集体认同,感受自然与集体带来的力量。

“一法”指的是自然疗愈法,通过植物、动物、土壤、光线、空气等自然元素,创造集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团体与自然环境相连接,达到交互状态。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在团体中汲取力量,实现身心的疗愈。

 三、工作成效:增强学生身心自愈能力

自然体验营有效增强了学生身心的自愈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心理素养。活动开始前,许多人际适应不良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原本不善社交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或无法融入团队。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失败或被同伴排斥。然而,随着体验营开展并逐渐深入,学生们往往会经历显著的心理成长和变化。通过与老师、同学产生联结、合作,他们开始学会信任、沟通和协作,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成功,也为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面对户外活动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结营后,许多学生发现,参与团体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社交技能,结交了挚友,促进了个人成长,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缓解情绪压力 自然体验营对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有效且显著,沉浸式的自然体验能够有效缓解学生负面情绪。对完成自然体验的学生收集后期感悟,经自然体验营后,学生自我报告焦虑与压力得到缓解。学生活动后自述,“一方面缓解了在紧张的课业任务中的疲劳,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对于大自然的了解。”

减轻抑郁状态 与自然亲密接触够让学生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繁琐和躁郁,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自由。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安宁,减轻抑郁状态。学生自述,“经过了几次愉快的活动后,我感受颇多,在游玩时,我浮躁的心逐渐平静。”

改进社会交往 自然体验通过提供一个个开放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学生们必须共同面对各种任务和挑战,这要求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和冲突解决。例如,在一次野外徒步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支持以克服地形障碍,这种经历能够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学生自述,“大学生都相对较宅,社交圈子相对较窄。自然体验活动,将喜欢出游,乐于体验自然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也起到了交友的作用。”

强化集体意识 森林康养、园艺疗法在融洽社会关系上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调动大学生由内向外的主动性,让大学生在团队活动过程中强化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学生活动后自述,“在这些活动中同时还体会到了集体氛围,在课余时间能够放松身心,发现新的兴趣。”

 增强生命意义感 在自然体验中亲身经历了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无限可能性,在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付出给予、关心爱护,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标,重新认识到了生命的难能可贵,增强了生命意义感。

  

观鸟竞赛

森林漫步

图片均由福建农林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杨虹]
福建农林大学以自然体验特色心理育人方法助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