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家校社专区
面向“学优生关键期”的“画像+家校朋链式”危机识别干预案例
河北工业大学 张晖 张凯 初艳飞2024-08-06
字号:AAA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发“多维画像系统”,聚焦学优生心理,创建“家校朋链式”模式,努力解决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一、案例简介

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呈现涉事群体结构复杂化、心理特征多元化等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处理工作中,往往更重视学业困难、性格孤僻的“中后段学生”连锁心理问题,存在机制老化、群体单一周期断层缺陷。而“学优生”群体普遍面临着来自家庭、朋辈和自身的多重“高期望”,特别是在“转专业季”“保研季临近“关键期”部分学生压力与焦虑情绪进一步加剧,从而造成“关键期”失利,进一步产生心理打击,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立足“三全育人”,视野聚焦至“学优生”群体,彰显育心育人特色,不断探索,基于大数据背景开发运用“多维画像系统平台”,着力打造“家校朋链式生态”,构建了面向“学优生关键期”的“大数据画像+家校朋链式”心理育人及危机干预模式,推进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新方向。

二、案例分析

我校各学院目前普遍存在“学优生”群体,此类群体有三类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个人素质优异,自我期待较高。二是家长要求严格,家庭期望较高。三是朋辈竞争激烈,内卷现象严重。此类“学优生”日常不仅要维持高水平的学术表现,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参与竞赛、编写软著、专利和论文,在转专业关键期和保研关键期还要参加各种夏令营和准备复杂的申请材料,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极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某位同学厌学情绪高涨,出现弃考、弃赛等行为,导致临近保研的关键期失利,由此产生的心理打击进一步引发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而究其根本,出现上述违纪情况有以下原因:一是老师对学生了解较片面,未能及时关注心理异常并准备危机预案;二是家校缺乏正确沟通 ,家长长期压迫或过度激励学生;三是朋辈人际交往较少,学生长期封闭自我,专注学业。

三、解决思路与举措

(一)以“群体画像”为基,前期数字化“智能分析

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大数据已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前期通过开发搭建描述学生群体“心理+思维+性格”的多维画像系统平台,面向心理特征日趋多元、性格结构日趋复杂,抗压能力日趋薄弱的“学优生”群体,进行个体定位测试画像,精准识别其心理特征与精神需求。之后对画像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筛选形成集合,对集合还原形成细分的“学优生”学生群体特征,同时生成对应心理危机预警,做到心中有数。

(二)以“家校链接”为中期协同化“共商共育

针对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建立“学优生”家校协同机制,促进家长将对孩子的爱与期待凝聚到帮助他们获取积极情绪体验的共识上来,从而推动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同时通过共建家校联盟,建立学校和家庭的交流机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开展线上家访,点对点地根据不同学优生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个别疏导,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爱聚焦到最适合的位置,帮助学生战胜困扰自己的消极情绪。

(三)以“朋辈链接”为要,后期常态化融入集体

要善用朋辈力量,以心理问题学优生班级心委为抓手,观察其危机事件产生后的学业表现、出勤情况及社交活动,定期形成反馈汇报。同时以朋辈心理帮扶为途径,鼓励其他同学带动其参与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剧等集体活动,以集体温暖缓解其失利后的悲伤情绪。

)以“疗心疗本”为引,末期深入化解决困扰

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既要“疗心”解决表层心理问题,又要“疗本”深入内核困扰。本案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内核是学业问题。针对此,学校夯实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学习培育主阵地,调动本科生协同育人团队、研究生导学团队、院系内科研团队力量,推进校内全员育人,配合发展。同时,开辟微课堂、口袋课堂等传统课堂之外的形式,拓展知识接收渠道,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其他形式课堂”的课堂中心模式,确保自学有平台,一个都不掉队。

四、经验启示

(一)要善于关注特殊群体,突出全员覆盖

本案例通过聚焦“学优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业困难和性格孤僻的“中后段学生”,还要特别关注“学优生”等特殊群体。不同群体学生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要针对不同群体,全员覆盖,确保每个群体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策略。

(二)要善于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工作平台

本案例通过搭建“心理+思维+性格”的多维画像系统平台,获得“学优生”相关数据,借力大数据分析,经过筛选、抽取、和加工,最终抽象出反映“学优生”的心理状态、性格、习惯、思维等多个维度的用户特征画像,以反映学生转专业后心理状况。在心理工作中,善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更科学、更精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让学生工作者在及时掌握学生近况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定向关心和帮扶,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化服务。

(三)要善于利用各方力量,合力带动整体

本案例中通过家校朋三方合力,形成“链式”心理危机识别干预模式,加强联动,铺展心理危机干预“参与面”。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全员联动工作格局,以“教师-辅导员-家长-朋辈-学生”五方为主体,以“本科生育人团队-研究生导学团队”为闭环,激活高校心理育人协同参与机制,明晰工作责任主体及主要工作职责,激发各方全员育人意识,打破现有的集中式的育人格局,配齐建强心理专业化队伍,增强心理工作建设成效。

(四)要善于挖掘本质根源,延拓工作实效

本案例中通过构建疗心疗本的双重干预体系提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根源,了解其背后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短期的效果,更要关注长期的实效。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业、生涯发展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确保工作实效的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杨虹]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发“多维画像系统”,聚焦学优生心理,创建“家校朋链式”模式,努力解决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