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家校社专区
南开大学“秉真”工作室:打造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新实践
原创 南开大学 相羽 王寅 崔丽月 郑锡然 阮玉凤 王闯2024-11-12
字号:AAA
南开大学 “秉真” 工作室聚焦心理育人,搭建家校社协同之桥。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助力学生心理成长。

工作室简介

南开大学“秉真”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工作室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积极构建家校社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工作室成员涵盖具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外籍教师,协同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包括举办心理健康工作坊、提供学业指导以及开展生涯规划活动等。工作室注重创新实践,推出体验式心理健康嘉年华、二级心理辅导站等特色项目。

其中,《新生家长导航课》已成功举办多期,同时,工作室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开展问卷调研与精品课题研究。工作室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维度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全面发展。

工作室组织架构

工作室目前拥有教师18人,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专职辅导员、博士生导师、班导师、管理干部等多个群体,且定期开展工作建设研讨会,并邀请专家学者担任研究顾问。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12名以及专家顾问2名。工作室主持人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相羽,聘任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李川勇教授、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陈予老师担任专家顾问。工作室多名辅导员曾获“天津市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天津市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穆旦书院导师见面会.jpeg

工作室通过家长课堂共育、家校理论研讨、心理辅导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机构支持五种主要途径,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向“多元”,教育内容从“抽象”向“具体”,教育方式从“传授”向“体验”的转变。

南开大学秉真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工作室由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担任上级指导单位,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致力于开展各类家校协同教育工作,完善家校社共育工作机制。在校内,工作室积极开展心灵驿站、心理知识科普以及阳光健康心态,缓解期末压力心理健康座谈会等活动;在校外,组织美育、劳育实践活动,着力构建五育并举校内外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为家校合作、凝聚育人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8年以来,南开大学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职辅导员队伍开展实践探索、理论立项、研讨交流等,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与工作机制,重点聚焦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等关乎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2021年秉真辅导员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工作室旨在搭建家校社共育工作机制、探索心理育人品牌实践活动、开展高校学生家校心理共育模式研究,以此促进心理育人工作能力提升,进而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工作室内多名教师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质,且系统参加过认知行为治疗、分析心理学、家庭治疗等专业培训,拥有多年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经验,能够运用沙盘治疗、正面管教等专业技能,有效帮助学生疏导诸如学校适应困难、就业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各类问题。近年来,工作室内教师开展个案咨询上千例,团体辅导逾百余次。

工作室建设经验

(一)当好家校共育联动的“桥头堡”

工作室通过开展《新生家长导航课》、发送《给家长的一封信》、组织共读书目等多样化活动,大力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召开家校社联席会,及时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并共同探讨应对对策,确保家校双方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强大合力。此外,工作室积极引入外部资源,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生涯规划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不同领域专家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携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支持“安全网”

一方面,通过在校内开展“心灵驿站”心理知识科普、“阳光健康心态,缓解期末压力”心理健康座谈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在校外,组织美育、劳育实践活动,构建五育并举校内外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支持。其中,体验式心理健康嘉年华实践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和互动体验,主力生掌握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技巧,增强心理韧性,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成为辅导员成长的“孵化器”

工作室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辅导员成长,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传授最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巧,提升辅导员的心理育人能力。例如,曾邀请朗心心理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首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晓娟等专家为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此外,工作室还搭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工作平台,便于辅导员之间资源共享、案例交流与成果展示。结合辅导员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如邀请辅导员分享在《体验式心理健康嘉年华实践活动》等项目中的论文和案例经验,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从而为辅导员的成长赋能。

通过家校联动以及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工作室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并且打造了高效的辅导员工作平台,借助定期培训与资源共享平台助力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显著提升了其心理育人能力。

工作室建设成效

(一)深耕思政理论研究,丰富实践指导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学术创作,主编、参编了《南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案例集》等多部著作,发表了《同伴心理互助模式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监控和预警机制》等论文。此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科研小白”辅导员如何从零起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建+外语”模式探索》等多篇网络思政文章。工作室还主持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后疫情时代应急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探索》、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路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项目。这些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理论研究,而且为实践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二)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形成工作模式

工作室成员对多项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构建二级心理辅导站,推动“四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体验式心理健康嘉年华实践活动——基于积极心理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等多个校级心理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已顺利结项。同时,工作室还完善形成了《从一例学业困难学生案例谈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实效升》《南开大学院级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功能建设与实践探索》等多个工作案例,供辅导员工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创新家校协同机制,构建育人网络

自工作室正式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家校协同育人路径,积极推动高校学生家校心理共育模式,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工作室面向家长发放了多个主题家长信,如《期末考试要来临了,家长怎么做》《想频繁联系孩子又担心他烦,家长该怎么做》《孩子对未来选择迷茫时,家长如何引导》《寒假到了,我该和孩子聊点什么》《辅导员致2024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等。与家长共同阅读《非暴力沟通》《准备》《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等书籍,通过共读和讨论,有效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此外,面向新生家长及部分学生开展涵盖“大学生活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主题类别的11次《新生家长导航课》,课程主题包括《家长怎么办,孩子就能幸福成长》《18岁的孩子有哪些需求和困惑》《非暴力沟通:如何与大学生子女交流交心》《如何与子女做个好朋友——兼谈未来的职业选择》《从大学阶段看家庭关系,如何更好地发展自我》《和谐家庭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等。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家长深入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指导家长在孩子面临心理困惑时如何提供支持,以及如何与孩子一起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等内容,有力地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105162950.png

工作室建设规划

在未来,工作室将利用现有专属物理空间,通过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加“辅导员”为核心团队的融合工作模式,将专业小课堂、思政宣教、心理辅导、生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培养。持续从两个方向上打破工作壁垒,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交流,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工作室未来聚焦于心理学理论,对内心理探索,对外生涯改变。

(一)储备一批致力于家校社协同工作的师资

工作室将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重点考量教师的教育背景、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和家校合作经验。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技能资质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举办跨文化交际体验工作坊,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让教师积累经验。创建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小课堂,依据学生特长分类培养。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设讲座,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建立导师制度,为新成员配备经验丰富导师,加快其成长。设立奖项,表彰优秀教师,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二)构建一套完善的家校社共育工作体系

工作室将建立一对一心理咨询、一对多生涯指导、学业指导预约机制。开展心理测评与咨询,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实现情绪引导与舒缓、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调节,并排演心理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内开展“心灵驿站”心理知识科普、“阳光健康心态,缓解期末压力”心理健康座谈会等,在校外开展美育、劳育实践活动,建立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五育并举校内外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三)创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心理育人活动

开展520体验式心理健康嘉年华活动,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正向心态、内在探索等方面引导学生亲自体验,通过自我探索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习得积极正向的观念和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育人氛围。通过“心花怒放”“心灵奇旅”“HRV减压体验”等体验活动,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价值。

(四)启动一系列高校学生家校心理共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依托校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天津市思政课题、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项等项目,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在情绪管理与压力调节研究、亲子沟通与家庭支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发表相应成果,为家校心理共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整合已有的家长课堂资源,形成一门家庭教育线上课堂,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图片均由南开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2(实习),杨虹]
南开大学 “秉真” 工作室聚焦心理育人,搭建家校社协同之桥。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助力学生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