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朋辈教育  |  心语之旅  |  心悦坊
影观 | 唐诗里的“心中”长安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于真 戴彤宇2023-11-03
字号:AAA
一部《长安三万里》,让无数人在回忆起儿童时代背诵的唐诗时,从心中勾勒出了一座自己心中的盛唐长安,那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


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唯有长安,只有长安。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宋词平反相间的韵律中。熟读唐诗,你就熟悉了长安,熟悉了长安,你就熟悉了长安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

唐诗里的长安,有着繁华盛世的气魄,有着举世瞩目的风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九天阔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读到这样的诗句,你可以看出长安的霸气、长安的豪爽和长安盛世太平时海纳百川的胸怀。长安,唯有长安,才可以以如此宽容与博大的胸襟,在一千三百多前就接纳了三百多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和留学生。

小家碧玉的长安从“天街小雨润如酥”到“长安水边多丽人”,委婉的笔锋转瞬之间描绘出诗意温情的长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等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家碧玉的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长安,也是文人墨客们心中向往的长安。

唐诗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多情的满桥垂柳,多情的成阳古渡,留下了多少离人伤心的眼泪。渭河北岸,有多少人辞官远行,有多少人奉命远征,这里便是送别的码头。折一段柳枝送君行,这一别西出阳关,前路渺渺;这一别,壮士去国,生死难料。“满产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诗里的长安,有着山水相依的明朗,有着冰心玉壶的清爽,更有着诗情画意的曼妙,唐诗给长安的厚重历史添上了浓浓的诗意。或许长安会因了唐诗而被后来人牢牢记住,或许唐诗也是因了长安而更加丰润饱满。徜徉在唐诗平反有序的韵律中,长安在我们的眼里越发的灵动起来。

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大获成功,票房突破3亿元,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议。这部电影通过诗人高适的回忆,将大唐时期数十位顶级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的故事串联起来,带领观众进入千年之前的长安城,感受盛世繁华与辉煌。不少观众观影后表示,“影片呈现了大唐群星闪耀’时的唐风画卷”“细腻地还原了大唐之貌,古典之美”,观影口碑一路走高。

《长安三万里》的走红,不仅彰显了国产动漫电影的进步,更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再次焕发活力的缩影。观众们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文化已经刻进了DNA的深层次共鸣,也进一步展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和热爱。

正如电影所言:“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一直在。”只要诗在、思考在,文化就一直在,传统文化之美在于推陈出新永浪漫,文化自信远流传。我们期待,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成功能够引发更多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通讯员:陈雨柔]
[指导教师:吴飙 刘文东 ]
[责任编辑:杨虹]
一部《长安三万里》,让无数人在回忆起儿童时代背诵的唐诗时,从心中勾勒出了一座自己心中的盛唐长安,那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