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至4月1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职业生涯成长团体”就业和心理委员培训活动顺利举办并圆满完成。本次培训共持续5周,培训时间15小时,共有来自15个院系的就业及心理委员参加。培训讲师为心理中心资深咨询师、督导师、上海市就业咨询委员会专家李益。
首次培训职业发展中心的李铮老师对参培同学们提出了相关期待与要求,希望大家在培训中能够掌握职业规划的核心方法,同时也要作为职业发展知识技能的传播者,用所学所用帮助周围的同学。
培训中李益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工具(霍兰德、MBTI、DISC等),自由拓展自己职业范围的可能性,梳理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他人特点也有所了解,从而理解了职场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冲突为何会产生,如何解决等未来会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成就型员工与参与型员工互相难以理解,但是却都可以和指导型的员工很好共事,指导型员工可以成为他们合作的桥梁。
接下来李益老师带领大家通过职业技能评估自己”能做什么工作“。技能类型分为功能性技能、专业化技能与适应性技能。功能性技能比较接近我们日常所说的行政办事能力,适应性技能则包括快速学习、团队合作、乐观、韧性等个人特质。助理、管培生、产品经理、运营管理、销售等岗位一般对专业化技能要求并不高,注重功能性和适应性技能的发展可以拓宽我们工作选择的范围。对于在校学生,常会面临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待遇条件比较好的工作,李益老师基于上述内容给出了一种兼顾两者的路径:3-5年内从事自己能做的、收入可接受的工作,同时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喜欢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公司或者行业内先从事基础工作,再寻找机会转到自己喜欢的岗位。
培训中有大量讨论和互动的内容,而在实践环节,需要大家在求职招聘网站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招聘职位,详细了解工作的业务类型、职责要求、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信息,并通过访谈行业内的人士,对工作有更直观和丰富的认识。李益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不同类型的行业报告,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行业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要求参与学员完成自己专属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方案,包括自我优劣势的分析、社会和行业的机会与威胁(SWOT分析),确立长期的生涯发展目标,并与短期目标结合,分阶段实现。在优先路径之外(比如顺利成为理想城市的中小学老师),方案需要考虑备选的2-3种路径(如回到老家的学校,同时有自己的兼职,准备深造)。
课程最后,同学们呈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方案。有些同学准备立足自己的专业寻找工作,希望可以顺应时代风向,未来成为管理者,同时感到可以把对他人的尊重和欣赏、更有趣的工作方式带到未来的职业环境中;有的同学明确自己会过一种更加流动和有创造性的生活,寻找能够点亮自己的人和环境,也用自己的热情和独特激发他人,获得收入只是这一过程的额外所得;有的同学从小就知道自己对某一行业的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行业环境,”成为同学们的资源“;也有同学做了扎实细致的规划,明确了近期会做什么实习,也已经准备好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所学所用。展示过程精彩纷呈,同学们将尊重自我和施展抱负的年轻情怀,同直面困难、周全准备的务实态度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共有15位同学顺利完成培训要求并获得证书。祝愿他们在职业成长的路上不断收获,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周围同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意识,将自我特点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图|曹慧菡 王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