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朋辈教育  |  朋辈心作
春日的心生丨我的青豌豆生长手记
原创 山东政法学院 宋雨轩2025-04-02
字号:AAA
这场历时三个月的观察,彻底修正了我对"成长"的认知。

IMG_6106.jpeg

(图115日,玻璃皿中的豌豆种子)


春寒料峭时,我在窗台摆下这个玻璃皿。五粒豌豆像沉睡的婴孩蜷缩在湿润的纱布摇篮里,每天清晨掀开遮光布的动作,总让我想起产科医生查看保温箱的郑重。第七日破晓,米白色胚根终于刺破种皮,如同婴儿初生的啼哭划破产房寂静,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所有生命的诞生都值得屏息以待。


IMG_6108.jpeg

2120日,攀援的豌豆苗)


幼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写时光刻度。主茎每天伸长2-3厘米,卷须像芭蕾舞者的手臂优雅舒展,精准捕获每根支撑物。某个雨夜,我把花盆忘在未关的窗边,次日发现最壮硕的幼苗竟在狂风中完成了45度角的绝处逢生。那些被风雨摧折的叶片边缘,在痊愈后形成了波浪状的金边——原来草木也懂得把伤痕绣成花纹。



IMG_6107.jpeg

(图338日,盛放的豌豆花)


68天,藏在叶腋处的花苞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深夜悄然绽放。象牙白的花瓣晕染着淡紫色纹路,像是月光在丝绸上晕开的水渍。这些朝生暮死的花朵让我想起《牡丹亭》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词,它们用转瞬即逝的美丽完成生命的托付,当第一朵花凋零时,已有细小的豆荚在花萼处悄然成型。


这场历时三个月的观察,彻底修正了我对"成长"的认知。曾经以为会看到教科书式的匀速生长曲线,实际却充斥着停滞、倒退与意外。第三株幼苗始终比同伴矮半截,却在暴风雨后最先萌发侧枝;最晚开花的植株结出了最饱满的豆荚。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未完成的线稿,或许生命最动人的部分,恰在于那些超出预期的留白与变奏。当我们学会用植物的时序丈量时间,每个瞬间都成了值得驻足的永恒。

[责任编辑:杨虹]
这场历时三个月的观察,彻底修正了我对"成长"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