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要从学生群体的内在需要角度出发。身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Z世代”大学生,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置于发展需求的首位。根据学院新生调查,45%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选择向朋友、同学倾诉,18%的人通过网络自助,其次才是向心理教师、辅导员、家长反馈,这对学校教育管理中学生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干预提出了挑战。基于此,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专注于校园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百帮小铁”。“百帮小铁”每年300余名朋辈志愿者,年均开展心理主题活动67场,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已成为学校心理育人队伍的重要补充。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坚持筑牢团体为基:“三轮驱动”保障社团组织运行
1.理念引领:三助共促强动力。坚持“助人、自助、互助”工作理念,结合“学雷锋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重要节点,开展校内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在助人中感受自我价值,在自助中深化自我体验,在互助中达成共同成长。
2.机制助推:建章立制定标准。“百帮小铁”自成立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章程和完善的组织结构。机构清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形成了重要事项共同负责、共同决策,协同推进社团发展、同步接受工作考核的“四同”管理机制。
3.专业赋能:分阶培养促提升。整合校内外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坚持三年分阶培养。新生注重培养自身心理素质养成,二年级培养心理知识和技能应用,毕业年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坚持锤炼能力为本:“四维培养”加强社团队伍建设
坚持“四维”培养理念,充分发挥朋辈社团在学生心理危机发现与预防以及学生积极心理发展与教育上的作用。
1.以自我成长为基础。坚持心理专家进校。邀请心理专家开设“心灵阳光流动课堂”,回应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调试等方面的心理关切。促成成长互助小组。以“一帮一”“一帮多”“多帮多”的形式有序开展心理互助小组活动,唤醒学生行动内驱力,让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有处安放。
2.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组织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体验、正向解读,培养成长型思维,养成乐观向上的品质。坚持积极心理训练,通过“三件好事—积极心理晚安打卡”“讲述我的高光时刻”等活动,不断增进朋辈心理工作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3.以实践为重要培养手段。开展“伙伴支持计划”,组织全员通过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平台等培训并获取证书。“持证上岗”参与心理咨询预约、登记、接待等必要环节。选育专业队伍。明确“全面选拔、培育推优、示范引领”的创建思路,定期开展“十佳心理委员”“十佳朋辈心理工作者”评选,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4.以预防为助人工作重要内容。精心编织“心晴防护网”。每月提交“班级心理晴雨表”,研判本班整体心理状态,确保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用心做好“朋辈心领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校园积极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培养积极心态。
(三)坚持凝聚创新为要:“五育进阶”打造社团品牌活动
坚持以“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五育中的心理育人元素,探索“五育融合 育心育人”活动实施路径。
1.纵向串联线下心理健康活动关节点。锚定全年重要时间节点,全过程衔接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精准把脉学生周期心理动态。开展春季学生心理研判;根据学业考试安排关注学生应试焦虑;对准毕业季就业实际关注毕业生就业压力;开学季进行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追踪等。靶向施策主题心理活动开展。分批分类开展系列春季心理活动;依托“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包含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心理剧在内的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开学季组织开展新生班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测评以及新生适应性跟踪访谈等。
2.横向拓展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新阵地。依托“维维道来育心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打造“一言、拾光、百帮、千解、万卷”系列品牌矩阵。搭建“分享型”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正向表达、以文润心,共同培养正确价值观。征集发布“一言”日签共享座右铭打卡。开展“拾光分享会”,帮助学生看到、重视并利用好生活中自己的优势与资源。发起“万卷计划”,师生担任“文心推荐官”进行读书分享。打造“交互性”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分享、互动、交流,获得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支持。开设“心问千解”解忧信箱,收集学生匿名提问,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维维道来”抖音号录制以心理问题解惑、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为内容的短视频作品。
三、项目成效及经验启示
(一)创新交流模式,打造品牌活动“心”集群
活动开展坚持分类指导、规范推进、打造精品。微信公众平台“维维道来”育心工作坊目前受众达2W余人,发布推文700余篇,总阅览量54W余人次;抖音短视频平台阅览量达62W人次。其中,“一言日签”发布390期,“拾光分享会”活动开展20次,服务160余名同学,“心问千解”回应190余名同学匿名提问,“万卷计划”56名“文心推荐官”以有声朗读的方式分享了好书。
(二)注重调查研究,开启科学发展“心”航程
“百帮小铁”朋辈心理工作在全国、省级进行学术报告6次,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调研河北”二等奖1项。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4本,主持参与相关课题、论文1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7项。每学年组织5000余人新生心理测评,开展“新生心理适应与追踪”访谈80 余次,每月分析260余份“班级心理晴雨表”,对帮助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分级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做出重要贡献。
(三)丰富成果价值,展现专业服务“心”作为
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多次被中国交通报、未来高校网、长城新媒体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作为河北省高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全省展播。我院教师先后参与录制河北省教育厅《灾后重建 从“心”开始》系列心理健康指导短视频,为受华北洪涝灾害影响的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参加河北省教育厅、长城新媒体联合发起的“凝聚‘心’力量 筑梦新时代”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直播访谈,观看量达683W人次;入选省级媒体心理专家库,录制“从心说”系列心理访谈节目、网络素养教育主题宣传等短视频课程,为社会心理服务贡献积极力量。
未来我院将继续着眼全局思考,从细微处着手,鼓励朋辈社团在守护同学心理健康的工作道路上练就宽肩膀、勇挑新重担,助力心理育人工作深入开展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养成。
图片均由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供